超4成死因源于心血管病 慢病快增长看未来10年
中国网8月10日讯 (记者 刘永晓) 2012年8月9日-12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12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主办,并将与国际心血管麻醉会议/第八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国际心电学大会同期举办。CHC 2012大会主题为“健康的心脏•更好的生活 —— 预防、转化与合作”。
据悉,此次大会有多项重要议程,其中包括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着手建立国家心血管病注册数据库和启动我国首次最大规模的心血管病患病情况调查。
我国慢病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未来10年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编制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慢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癌症)仍呈快速增长态势,慢病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未来10年。
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慢病的人数将在未来20年内将增长两倍,甚至三倍。2010年到2030年,心肌梗死、卒中、糖尿病和慢阻肺的疾病负担(生命年损失)预计将增长近50%。
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现患人数约为2.3亿,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是心血管病。而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约有350万,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
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估计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400人,每10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人。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速度高于城市居民。
201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包括脑血管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次均住院费用为15773.5元,颅内出血为11019.8元,脑梗死为7143.3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05%、6.02%和2.37%。
着手建立国家心血管病注册数据库
记者在本年度的中国心脏大会上了解到,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受科技部和卫生部委托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心血管病关键技术临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台”已正式启动。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介绍,第一批构建的疾病数据库包括五个,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心血管影像和心脏搭桥手术。该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构建我国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数据库,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共享该数据库。
“如果我们不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那么改善医疗质量从何谈起?”胡盛寿认为,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对不同医院的诊疗规范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这是目前提高医疗质量的最重要手段,但我国目前在此方面尚属空白。此类数据库的建立,为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合理化医保支付,规范医疗医疗行为的作用至关重要。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杨跃进是该课题的牵头人。据杨跃进介绍,由于我国科研数据库存在的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各自为政、数据交换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该课题组还将采用按照国际临床研究数据交换标准对临床研究数据库中的变量进行命名,能够使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交换和对接,相当于建成了数据库的一个“天宫一号”,不同来源的数据库类似“神州一号”,建成一组标准化、完整性高的高质量的注册登记数据库。
启动首次最大规模心血管病患病情况调查
在十二•五期间,受科技部和卫生部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承担我国第一次重要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调查。涉及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脑卒中、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以及周围血管病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学专家高润霖告诉记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等,但目前有代表性的全国数据还是2002年的《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距今已有10年,而且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冠心病、脑卒中调查相对较少,至于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更是几乎阙如。”
此次调查预计将在近300个点调查50万对象,同时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多种重要心血管疾病,这是有史以来涵盖面最广的调查。
据悉,上述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在50万人群中调查高血压、超重肥胖、冠心病事件、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在7万人群中调查空腹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并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肾损害;在4万新生儿(出生28天内)中调查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对30000名在职人员开展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干预,管理3000名在职高血压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