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18世纪,人们已认识坐骨神经痛和腰腿痛,这时从解剖学上虽然已经了解了椎间盘组织的存在,但并没有意识到腰腿痛症状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后来人们认为,坐骨神经痛的根源在腰椎椎管内的病变,突出的椎间盘被当作椎管内肿瘤切除后,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直到1932年,美国青年医生巴尔在观察一例“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切片时发现有软骨细胞,进一步观察发现,其它“椎管内肿瘤”大部分不是肿瘤,而是突出的腰椎间盘,由此提出了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我国天津医院己故骨科主任—骨科奠基人之一方先之教授于1946年开始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并对该病作了详尽的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其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使相邻的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可归结为内在与外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内在因素是腰椎间盘的退变,外在因素主要是外伤、劳损等,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环的破裂和髓核突出,由此产生化学性的刺激和物理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体力劳动者中有15%-20%的人患有此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它是在椎间盘褪变的基础上发生,压迫脊柱硬膜囊或神经根而导致腰痛、做骨神经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有几种? (1)、根据髓核的病理阶段可分为三期: 突出前期:髓核因退变或损伤可变成碎块状物或瘢痕样的结缔组织,变形的纤维环可因反复的损伤而变薄变软或产生裂隙。此期病人有腰痛或腰部不适。 突出期:当椎间盘压力增高时,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或裂隙处突出。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产生放射性下肢痛。压迫马尾神经时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突出晚期:腰椎间盘突出后病程较长时,椎间盘本身和邻近结缔组织发生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椎间盘突出物钙化;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神经根损害变性;继发性黄韧带肥厚;关节突间关节增生;继发性椎管狭窄。
(2)、根据髓核突出的形态分为三型: 隆起型:突出物多呈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 破裂型:突出物不规则,呈碎片状或菜花样,常与周围组织粘连。 游离型:常因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经破裂处突出,游离到后纵韧带下并进入椎管。
(3)、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五型:目前临床上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为前方突出、后方突出、侧方突出、四周突出、椎体内突出,以后方突出多见。后方突出又分为旁侧型和中央型。 旁侧型:髓核突出后位于椎管后侧,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下肢根性放射痛。根据突出物的顶点与神经根的关系,旁侧型又分为根肩型、根腋型、根前型。 中央型:髓核从椎间盘的后方中央突出,通过硬脊囊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而引起神经根或马尾经的损害。根据髓核的位置,中央型又分为偏中央型和中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