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盲童学校多种创新助视障孩子融入社会
据《东方早报》报道,1912年,传教士在上海虹口创建了国内第一所盲童学堂,昨天,上海市盲童学校迎来了百年校庆。国内首次进行多重残疾儿童教育,输送首批盲人大学生,这所学校从成立至今就不断创造多项国内“第一”,也见证了上海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今,该校成立上海市视障资源中心,最大限度地帮助视障儿童康复。
百年前由传教士创办
上海市盲童学校拥有一段传奇历史。1912年,传教士傅兰雅在四川北路的一间民舍中创办其前身上海盲童学堂,这是国人第一次听闻“盲童也有接受教育权利”的理念。
改革开放至今,盲童学校不断创下新纪录:全国第一所低视力学校和盲校高中部,国内首次进行多重残疾儿童教育、训练,输送国内首批盲人大学生,成立国内首个校内盲文印刷厂向全国供应盲校教材和盲文课外读物……全市视障儿童得以在盲童学校内和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内,得到平等教育机会,获得更好发展。
体系完善 因材施教
盲生不仅视力有差异,一些学生还有多重残疾,学校真正因材施教,把有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多重残疾的孩子编为不同班级,在一个班级内也注意开展个性化教学,为此,老师们独创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具。
最初,学校没有盲文印刷设备,师生手抄600余册盲文图书。为了让学生“看见”书本知识,老师们制作了活动地图、国徽模型、音乐符号等各种模型,盲生还有了专用摄影器材,即使看不见,也能拍下美丽画面。
1993年,盲校首次成立专收多重残疾儿童的启智班,一年后,三分之一学生可以跟随普通班学生一起就读,至此,盲童学校的教学模式正式拓展为盲、低视、启智三种类型。
1998年,盲校高中部成立,覆盖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全阶段,后来,又在高中部引入职业教育,培养出按摩师和钢琴调律师等许多专业人才,未来,还计划开展播音主持等新培训。
10年培养出63名大学生
盲校教育并不止步校园,而是帮助学生融入社会。
“上课,起立!小朋友早!”每天上课前,陈雅玲老师都会一丝不苟地向孩子们鞠躬行礼,教全盲班9年,她从来没有省略这个动作,因为她没有把学生当成盲人:“把他们当成视力正常的人一样严格要求才是对他们好,"可怜、同情"反而会害了他们。”
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一批批视障学生经过盲校培养融入社会。2002年,3名盲校毕业生顺利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成为国内第一批盲人大学生。2006年,其中一位毕业生任铮浩回到母校,执起教鞭。10年来,盲校已走出63名大学生。此外,盲校还在2010年成立上海市视障学生康复指导中心。
上海盲童学校校长徐洪妹介绍道,由于这些学生视障的原因和时间不同,其视力损害程度和认知水平也有明显差异;而视力兼有智力和肢体的残疾,则差异更大。
如今,新生入学前,学校会联合医学专家,对每个学生进行学前健康检查和综合评估,给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康复方案。学校也建立上海市视障资源中心,对于刚入学的多重残疾学生,老师对他们作息安排进行精心设计:每天早晨8点,学生进教室参加晨间劳动;上午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音乐欣赏、游戏等室内活动;午餐后,学生参加康复训练等室外活动。